日记

又到了思维大爆发的时候

过去人格的情感和现在人格的情感

是否是不相同的呢

那如果存在未来人格的情感呢

抛去过去情感,再经由现在人格的自我修复,再得到现在的情感 现在的情感,经由未来人格的成长,也会呈现出难以预料的变化

如果完全摈弃过去,是否也就意味着,否定现在的自己,也就否定了未来的自己

那反过来,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一呢

情感是主观的,理智是客观的 所以过去我试图抛弃情感,单纯以客观待人是完全错误的,也许某些时候管用,但最后还是要回到平衡,情感与理智的平衡

所谓无分别心 无分别智

人生在世,皆是自我的修行 我突然想到小时候的算命

说我适合做教师 医生和出家

现在我发现这三个真的有可能

教师 助他人修行

医生 审视肉身

出家 反省思想

日记

上班上班上班

上班不需要情感 所

以下班后才会如此需要情感

可如果下班后也得不到情感释放

特别是情感寄托快要消失的情况

被动压制情感的释放

时间一久就随时都会有情感溢出的情况

以及

情感大爆发的情况

大概这就是我遇到的问题

反思了一下

我大概是因此导致的行动力缺失 然

后就会怕这怕那陷入恶性循环

得想办法走出来

日记

又一次失去了

可能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情感寄托

也许只是一厢情愿

痴心妄想罢了

好想放弃啊

我错得很离谱

败得也彻底

她与她的星空

她从小就梦想当个宇航员看看美丽的星空,但长大后唯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拿着学校租的相机,寄托在了一个又一个明亮的夜晚。

城市的夜晚总是明亮的,喧嚣的,迷幻的。

毕业后的她从容的拿着小手机拍着夜晚,然而五彩斑斓的黑充满了整个屏幕。她说尽管如此,夜晚的拍摄已经成了修行的一部分,就像是能在深邃的黑暗中洞悉那五彩的星空,谁也分不清那到底是星空还是一盏盏霓虹灯。

第一个拿起相机拍下星空的人无从追溯了,但是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是伽利略,那个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的人。1609年8月,伽利略把望远镜指向了星空,这一举动使他成为世界天文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。

400年后的现在,她说她想在城市明亮夜晚下拍摄美丽星空。但手中老旧的机子似乎并不认同这件事,无论怎么设置,拍下的都像是黑暗中尘封已久的黑色幕布。

我并不质疑她那磨炼了许久的拍摄技艺,只是那拍了一会就要没电的镜头实在是影响心情。

正当我要劝她认清现实的时候,她告诉我有了新设备了。我一度认为她是回到了数年前的校园那样,抬着硕大的三脚架,支着长长的镜头,撩起微黄的卷发,静静地融入黑夜。

风有些欢快,星空也揭开了云层的面纱,她约我公园湖边见证她重操旧业。

但我却找不到一点点相机的影子,只有一只小包包,怎么看也塞不进去一只相机。

心跳逐渐开始加快,不争气的胡思乱想,直到她的小手捧着一只手机仰望星空。快门声打断了这几分钟的寂静……